本书特色:
配套资源:在线课程、微课视频、电子课件、实体模型
本书特色:
起点较低,实践性和实用性强
案例丰富,作图方法按手工绘图步骤进行,作图步骤详细、清楚
插入微课讲解和三维模型,促进空间思维的建立
配有《机械制图习题集 第2版》(ISBN:978-7-111-79009-9)
本书教学资源,样书可添加小编微信13146070618索取
本教材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特色、生源素质等角度出发,以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2025年修(制)订》的基本要求为依据,总结各高职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按照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思路编写而成。 本教材着重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全书共分为9章,具体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基础、立体及其表面的交线、轴测图、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及常用件画法、零件图和装配图。 本教材起点较低,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也适合有志于从事制造业工作的自学者使用。
 
本书特色:
配套资源:在线课程、微课视频、电子课件、实体模型
本书特色:
起点较低,实践性和实用性强
案例丰富,作图方法按手工绘图步骤进行,作图步骤详细、清楚
插入微课讲解和三维模型,促进空间思维的建立
配有《机械制图习题集 第2版》(ISBN:978-7-111-79009-9)
本书教学资源,样书可添加小编微信13146070618索取
本教材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特色、生源素质等角度出发,以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2025年修(制)订》的基本要求为依据,总结各高职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按照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思路编写而成。 本教材着重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全书共分为9章,具体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基础、立体及其表面的交线、轴测图、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及常用件画法、零件图和装配图。 本教材起点较低,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也适合有志于从事制造业工作的自学者使用。
 
职业院校教师
前言
二维码资源索引
绪论1
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4
1.1常见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4
1.1.1图板和丁字尺、三角板4
1.1.2铅笔5
1.1.3圆规与分规5
1.1.4其他常用绘图工具和用品6
1.2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7
1.2.1图纸幅面与格式(GB/T 14689—2008)7
1.2.2比例(GB/T 14690—1993)10
1.2.3字体(GB/T 14691—1993)10
1.2.4图线(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12
1.3尺寸注法14
1.3.1尺寸注法的基本规定14
1.3.2标注尺寸的三要素15
1.3.3其他常用尺寸的注法17
1.4几何作图19
1.4.1基本作图方法19
1.4.2圆弧连接21
1.5平面图形的画法23
1.6徒手画图25
第2章正投影基础27
2.1投影法及三面投影体系27
2.1.1投影法27
2.1.2正投影的投影特性28
2.1.3三投影面体系29
2.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30
2.2.1点的投影30
2.2.2直线的投影36
2.2.3平面的投影42
第3章立体及其表面的交线49
3.1三视图49
3.2平面立体及其表面交线52
3.2.1平面立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取点53
3.2.2平面立体的截交线58
3.3回转体及其表面交线68
3.3.1回转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取点68
3.3.2回转体的截交线77
3.4相贯线88
3.4.1相贯线的性质89
3.4.2立体表面的相贯线画法89
3.4.3相贯线的特殊情况93
3.4.4组合相贯线的画法94
第4章轴测图97
4.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97
4.1.1轴测图的形成97
4.1.2轴测图的基本性质98
4.2正等轴测图98
4.2.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参数98
4.2.2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99
4.2.3曲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100
4.2.4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103
4.3斜二等轴测图105
4.3.1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参数105
4.3.2斜二测图的画法106
4.3.3正等轴测图和斜二测图的优缺点108
第5章组合体109
5.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其表面连接关系109
5.1.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109
5.1.2表面连接关系110
5.2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111
5.2.1形体分析法111
5.2.2形体分析法的画图方法和步骤112
5.2.3线面分析法的画图方法和步骤115
5.3组合体的尺寸标注119
5.3.1基本体、切割体及相贯体的尺寸注法119
5.3.2组合体的尺寸注法121
5.4读组合体视图124
5.4.1读图的基本要领124
5.4.2叠加式组合体的读图方法129
5.4.3切割式组合体的读图方法133
第6章机件的表达方法139
6.1视图(GB/T 17451—1998)139
6.1.1基本视图139
6.1.2向视图140
6.1.3局部视图141
6.1.4斜视图141
6.2剖视图143
6.2.1剖视图的形成143
6.2.2剖视图的画法144
6.2.3剖视图的种类146
6.2.4剖切面的种类149
6.3断面图152
6.3.1断面图的概念和分类152
6.3.2移出断面图152
6.3.3重合断面图154
6.4其他表达方法154
6.4.1局部放大图155
6.4.2常用简化画法155
6.5第三角画法157
6.5.1第一、三分角的三视图的形成157
6.5.2第一、三角画法的配置158
6.5.3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投影识别符号(GB/T 14689—2008)160
第7章标准件及常用件画法161
7.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161
7.1.1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161
7.1.2螺纹紧固件(GB/T 4459.1—1995)169
7.2直齿圆柱齿轮的画法172
7.3键联接和销联接176
7.3.1键联接176
7.3.2销联接178
7.4滚动轴承178
7.4.1滚动轴承的结构和类型178
7.4.2滚动轴承的代号179
7.4.3滚动轴承的画法180
7.5弹簧181
7.5.1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的名称182
7.5.2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标记182
7.5.3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182
第8章零件图184
8.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184
8.2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185
8.2.1铸造工艺结构185
8.2.2机械加工工艺结构187
8.3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189
8.3.1轴套类零件190
8.3.2轮盘类零件191
8.3.3叉架类零件191
8.3.4箱壳类零件193
8.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195
8.5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199
8.5.1表面结构的表示法(GB/T 131—2006)199
8.5.2极限与配合203
8.5.3几何公差206
8.6零件图的读图210
8.7零件的测绘213
第9章装配图218
9.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218
9.2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220
9.2.1装配图中的规定画法220
9.2.2装配图中特有的表达方法221
9.3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序号及明细栏222
9.3.1装配图的尺寸标注222
9.3.2技术要求223
9.3.3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223
9.4常见装配工艺结构225
9.4.1装配工艺结构225
9.4.2机器上的常见装置226
9.5读装配图228
9.5.1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228
9.5.2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230
9.6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233
9.6.1了解装配体233
9.6.2确定表达方案235
9.6.3画装配图的步骤235
9.7装配体测绘238
9.7.1了解和分析测绘对象238
9.7.2画装配示意图、拆卸装配体239
9.7.3画零件草图240
9.7.4画装配图240
9.7.5画零件图240
附录241
附录A螺纹241
附录B螺纹紧固件243
附录C键与销249
附录D滚动轴承252
附录E中心孔254
附录F极限与配合256
参考文献260
					随手扫一扫~了解多多